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21: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20:53
1955年,陆行白等艺术家将传统叙事山歌《摇船郎》改编为首个山歌小戏《淘米记》,这部作品在中兴镇业余剧团初次登台,于1956年春节在海门县文艺会演中崭露头角。随后,茅镇业余剧团接过接力棒,将《淘米记》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参加了市、省乃至全国的会演。1957年3月,《淘米记》有幸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民间歌舞会演中演出,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演员们。同年8月,海门山歌剧团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了其丰富的剧目创作和演出历史。
至今,海门山歌剧团已经演绎了超过200个剧目,其中原创作品就有30多个。他们的代表作包括《淘米记》、《采桃》、《俩媳妇》、《银花姑娘》、《青龙角》以及《献给妈妈的歌》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5月和2002年12月,剧团两次进京献艺,分别以《青龙角》和《献给妈妈的歌》这两部山歌剧赢得了首都观众的热烈反响。海门山歌剧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海门本地,它还跨越南通地区,扩展至江浙沪的吴语区,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专业戏曲团体,海门山歌剧团更是海门山歌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是山歌艺术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山歌演员的摇篮,为传承和发展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门山歌剧是流行于海门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于海门山歌,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剧团是海门山歌剧种唯一的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