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1 09: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16:09
武元甲领导的越盟在1950年秋建立了一支正规部队,人数达1万,后勤主要依赖农民。1950年秋,他发起进攻,但德拉特·德塔西尼将军的到来改变了局势。1951年,游击战成为主要战略,中国持续提供武器支持。纳瓦尔将军接手后,尽管面临挑战,但法军实力远超越盟。
奠边府战役的关键战略位置在1953年11月20日的“卡斯特行动”中体现,法军试图通过空降和强化防御,兵力接近5000人。纳瓦尔将军的指挥计划虽未全面执行,但在北部取得小胜。武元甲采用运动战战术,成功在冬季逃脱包围。1954年3月,越军在炮火优势下发起攻击,多个据点失守,法军陷入困境。
战斗中,飞机降落困难,法军面临人员替换和补给不足的问题。"五高地之战"和"孔多行动"中,越盟攻势激烈,法军虽坚守但损失惨重。法军在恶劣天气中坚持,但武元甲的攻势并未如愿,法军最终在5月7日埃利亚娜据点失守后宣布停止战斗。
伊莎贝尔据点虽经重炮攻击,但越盟并未立即猛烈攻击。随着阵地逐渐失守,法军被迫放弃,5月7日战斗结束,越盟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战役的失败反映出法军在战术、估计、空军和后勤上的不足,尤其是与越盟的后勤对比。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作战方式是对集团据点群的阵地攻坚战,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作战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很差,运输补给困难。虽然人民军经历多年作战,但攻打敌坚固设防的集团据点群还是第一次。作战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战斗激烈,伤亡较大,生活艰苦,对部队士气影响较大。但由于进行了强有力的战役政治工作,因而保证了作战决心的贯彻和战役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