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22: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6 18:32
爆炸引发的地震效应,其地面振动强度通常通过岩土质点的峰值加速度A、峰值速度□以及峰值位移D来衡量。这些参数曾被用作破坏性的判断依据,但普遍认为仅凭加速度和位移不能作为单一标准。相比之下,振动速度作为判据更为稳定,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土质条件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设定的地面建筑物开始遭受破坏的极限振动速度为5.1厘米/秒,也有个别地区规定为10至14厘米/秒。对于岩土的破坏极限,一般在50至100厘米/秒之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提出了一个建议值,即地面振动速度□k的临界范围为10至20厘米/秒,这可能是砖木结构和一般建筑物遭受破坏的起点速度。
衡量安全距离的关键参数包括一次起爆总药量Q(公斤),以及与地基性质相关的系数K。岩石地基的K值为3至5,而土质地基的K值为7至9。地下建筑物的安全距离R的计算公式为R=KW,其中W是最大药包的最小抵抗线(米)。对于完整岩石,K值需大于或等于3;较破碎的岩石,K值在4至5之间。对于地下结构,在中等完整和坚硬的岩石环境中,振动速度应严格限制在60至70厘米/秒以内。
梅德韦杰夫(С.В.□едведев)等人还编制了针对地面建筑物的爆炸地震烈度表,以更直观地评估其在爆炸震动下的受损情况。
炸药在岩土中爆炸,一部分爆炸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地层中传播,对地层和建筑物产生同天然地震相似的影响。根据工业爆破的经验,爆破产生的地震能量大约占爆炸总能量的2~6%;全封闭地下核爆炸近场的地震能量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尽管它只占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但当爆炸的药量很大时,足以对爆炸中心附近的地下工程设施和地面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次露天矿剥离工程爆破药量常达几千吨甚至万吨以上,井下开采进行爆破所使用的药量有的也达到200~3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