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1
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杨凌区示范区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持续发展。2009年,国务院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确定,将以杨凌区为核心,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定位杨凌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
2010年1月,国务院的《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旨在使杨凌区在5到10年内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农村科技创业与推广的载体,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合作的平台。政策涵盖了信息化、产业化示范、科技创新能力、农村金融改革和服务创新以及农业科技合作等多个方面。
陕西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政策,出台《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科技、人才、园林和富裕的杨凌发展目标,并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地位。2010年7月的推进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快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被重点提及,这表明杨凌区示范区在国家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杨凌区示范区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务院批复和省级政府意见,聚焦现代农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创业推广、产业化和国际合作,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的目标,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 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但是,当时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