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权司法解释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0:50
放弃继承权司法解释是:继承人如果认定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及时的作出放弃继承的相关认定,那么是可以视为接受继承,具体情况下应当结合实际来进行处理。
一、放弃继承权司法解释是什么?第一,关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时间。
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并对接受或放弃遗赠作了相应的规定“受遗赠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遗赠。”
第二,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即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的,视为其自继承开始就放弃继承权;不但对遗产不享有权利,对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不承担义务,而且对遗产的孳息也不享有权利。
第三,放弃继承一般不允许翻悔。
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开始到遗产分割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放弃自己已取得的继承遗产的权利,完全自由地表示自己不愿意处于继承人的地位。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不必经过人民*的批准或其他继承人许可。倘若允许撤回,不仅会影响遗产分割的进行,而且不利于继承关系的稳定,不利于公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最高人民*司法解释规定“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由人民*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不予承认。”
第四,继承人因不愿履行法定义务,如不想清偿被继承人债务,不愿承担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等原因而表示放弃继承的,必然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继承权的司法解释继承权作为一项权利,继承人有放弃的自由。
首先,必需是继承人本人作出放弃的表示,他人包括继承人的监护人都无权放弃。
其次,继承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放弃继承权须在特定时间作出。
《继承法》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表示。遗产分割后,遗产已经变成继承人的财产,此时放弃的是所有权而不是继承权。第四,继承人放弃继承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比如,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的抚养、扶养、赡养义务,或其他债务履行的,放弃无效。第五,放弃继承权须以法定方式作出。在诉讼前放弃的,须以书面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表示,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为有效;在诉讼中,继承人口头向*表示放弃的,继承人在笔录中签名,该放弃也有效。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反悔的,须在遗产处理前提出,并由*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承认。因此子女是可以放弃继承权的。
有关继承权的处理情况,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继承权的获得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或者法定继承人的方法来取得,如果相关情况的认定存在异议的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进行处罚,避免法律适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