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6 06:46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教育的概念逐渐被教育机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群体所关注,并逐渐应用于教育实际中。那时,蒙特梭利幼儿教育在欧美广受欢迎,致力于幼儿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戴尔·卡耐基成人教育则关注个人发展和提升;康斐丹释成长教育也是其中一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内,素质教育和情商教育在中小学中日益强调,企业人才培训也注重员工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提升。
从词义解析来看,"成长"一词有着多层含义,既指个体的生理长大,也指向成熟阶段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成长观念往往较为模糊,忽略了作为社会个体的成长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成长应当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特质,包括素质和智慧的培养。
"教育"一词的定义则涵盖了对未成年人的培养过程,主要在学校进行,方法上包括指导、教化和说服。然而,传统教育的目标并不清晰,"教"和"育"两个方面往往被合并使用,"育"通常被理解为通过训练来培育个体。在实际教育实践中,"育"的含义更加直接,即通过培养和训练来塑造和提升人的能力。
成长教育(Growth education)最初的概念,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