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是父母在不远游,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0:00
古代社会的“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华文明百善之首的“孝”道的体现。不过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了。
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因有二:
第一,百善孝为先,生为男儿当尽孝。养儿防老,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依靠儿子养老,是最现实的办法。父母在,不远游,不是不能远游,而是必须要尽孝。父母养育之恩,不得不报。报恩的最有效方式、最直接方式,就是承欢膝下,为父母养老送终。
第二,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一旦家里有事,带远游在外的儿子得知的时候,已经晚了。例如老人病了、老人临终前相见儿子一眼,但是如何通知远在千百里之外的儿子?儿子得到了消息有如何能够迅速赶回,满足老人最后的愿望?
当然古人也有打破“父母在,不远游”这一惯例的,比如前往外地当官的,一般都会带上家眷。这里的家眷,指的是其直系亲属。现在的影视作品中,不少人赴外地任职,动辄几十辆大车。除了行李外,家眷(直系亲属中的女眷或者老人)占据了大部分车辆。
但毕竟当官的是少数,古人在取得功名前,游学、游历、经商,都算是远游。这些人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宗旨,都是有其必然道理的。
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社会,交通工具一日千里,通讯工具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在一个村子里,村东喊一声,村西就能听见。在地球上,拿起手机,可以拨通全球任何一部公开电话的号码。
高铁、飞机,让人一日之间,从中国的东南跑到大西北,都轻而易举。在古代,从东南前往西北,可能一走就是半年时间。
随着通讯手段、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交往愈发便利。再也不用担心家里有什么事情,外面的游子不知道的情形了。也不同担心,老人病了,子女无法赶回来的情形(当然,意外情况不可控)了。
除了通讯、交通的便利化之外,个人发展的需要,也使得“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变得没有多少约束性了。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劳务)跟商品一样,已经全球化流通了。只要有利于个人发展,就算是到国外发展,也很正常。现在在境外发展的中国人,动辄以千万计算。
因此,“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跟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0:00
要看情况 如果父母身体不好 需要别人照顾 做子女的当然最好不要出远门 但是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 当然提倡 每个人都有父母 难道有父母的人就不能出游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0:01
呵呵O(∩_∩)O~,朋友( ⊙o⊙ )哇,在我国古代‘’父母在世儿女不远游‘’并不是指做儿女的就不需要外出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光宗耀祖。相反,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番作为地。这种伦常在现代社会还是仍然适用的,是国家、家庭的一种伦理道德,是天下有志青年心中向往地大展身手地好时机;又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儿女在外面有一片发展天地有好成就呢(⊙o⊙)?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