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米粑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3:25
湖口县,这个江西省的特色之地,承载着一种独特且历史悠久的习俗——湖口粑俗。在2006年除夕夜的*一套节目《一年又一年》中,这一习俗曾备受瞩目。追溯历史,湖口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史家桥和文昌洑遗址,那里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那时,人们就使用陶臼制作麻糍粑,这反映了湖口粑俗的久远历史。
糕(粑),古时称为饵或糍,早在周代就已作为方便的干粮存在。据《周礼·天官·笾人》记载,糍糕在那时已常见于礼宴。汉代时,糕(粑)正式定名,而饵则是将米磨成粉蒸熟,粢则指捣烂的米。这两个词分别象征坚洁和慈软,后来统称为糕或粑。由于地域差异,古代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南方以稻米为主,因此糕(粑)在南方更为普遍,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的19种糕(粑)种类,与湖口的粑习俗相吻合。
重阳糕在宋代已享有盛名,起源于登高避邪的习俗。古人为了方便外出携带,开始制作糕(粑)作为干粮,逐渐形成了重阳节吃糕(粑)的传统。明代的《正字通》解释了糕字的演变,它最初写作餻,后因多为米制而改用“糕”。从古代的供品到日常食品,湖口粑的转变见证了农业生产和炊具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