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原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9: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3:22
原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翻译/译文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我登高远望,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终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赏析/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楼倚霜树外",是说作者所登上的高楼倚树"矗立。注意树前的霜"字和树后的外"字。霜"给人的意象薄白净洁。外"含两点意思,一是旁,一是上。合而观之,是诗人登楼乌瞰,产生了一种楼高出树顶之外的感受。楼立霜树之上,人立高楼之上,创造出一种清高兀立的意境,并暗点题目。镜天无一毫",这句写仰首所见,很形象。镜子似的天空,明净得连一根极细微的毫毛也没有,看不见一丝云影,看不见一点风尘。意境极为高远明净,寥廓清空,令人胸襟开朗,芥蒂一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遥望终南山,在天晴气清的秋日,更显得高峻巍峨,耸立天际,气势高远。这气象我们从对终南山的印象以及气势"和高"等词语中想象得到,问题是秋色高"怎样理解。色"有神态、气色、景象之意,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中的色"字就同这里的用法用意相似。那么,这两句是说终南山与秋高的神色气象两相较量,试看谁的气势更加高远。篇末的高"字,点出了诗人心目中所注视欣慕的是万般秋色"中的那种高远无极的气象。
高"是这首五言诗的诗眼",全诗各句都在围绕着这个关键性的字眼着笔设景。楼高于树,山高于楼,天高于山,诗人采用以实托虚,以意写神的手法,轻笔淡墨地勾勒展示了**高高在上的神态气色,使人感到高得寥廓无极、深邃明净,虚无空灵,浩渺雄浑,若有若无。登楼极目,似与苍穹接轨,清新气流荡涤心胸,悠然脱俗,升腾化外。而且由于对实物的描写,没有一笔重彩浓抹,让人只觉得树挺拔、楼矗立、山耸峙,一一立地凌空,直上九霄,竖列眉睫之前,又给人一种高直疏朗的美感。胸有正气格自高",秋色"的这种高直清明的只可意会的神韵,正是诗人胸襟、性格的外射。由此看来,这首写意诗可谓晚唐诗苑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