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戒形成与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9:44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丰富,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有明确的规范。东汉末期,道教初期虽无正式道戒,但已有道诫出现,如《太平经》中的「不孝不可久生诫」和「贪财色灾及胞中诫」,体现了对道教徒行为的基本要求。五斗米道的「老君想尔戒三行九条」虽简练,但执行起来可能有困难。进入魏晋南北朝,上清、灵宝和北天师道的寇谦之分别制定了「五戒」、「八戒」、「十三禁戒」以及如「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等律文,进一步细化了道教戒律。
唐代是道教戒律的繁荣时期,据张万福的《传授三洞经诫法箓略说》,此时已有十六种戒律,其中以老君想尔戒最为重要。宋代的《云笈七签》和《要修科仪戒律钞》中,包含了「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多种戒律。明代永乐初年,天师张宇初的《道门十规》更为全面,从教义出发,对道教信仰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详尽的规戒,如「坐圜守静」、「宫观修葺」等,内容相当完备。
金元时期,全真派自创立时起就注重规戒,王重阳的《立教十五论》集中体现了全真派的戒律原则。明清时期,全真派又有《全真清规》和白云观的清规二十三条,继续发展和完善戒律制度。现代中国*的道教宫观,除了传统的戒律,还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和爱国公约,以规范道教徒的信仰生活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