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18:36
北京中海地产,一度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口碑在市场上独领风骚,2017年楼市热潮时,杜晓辉营销经理的神来之笔,如石景山金石公馆的热销,以及寰宇时代、拾光系、藏锋系等项目的相继推出,实现了销售额的持续攀升,成为业界的佼佼者。然而,成功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当时的策略是供应商垫资先行,合同随后补签,这种模式在繁荣时期看似高效,却为后续的动荡埋下伏笔。
2021年7月,杜晓辉调整职务,司马博接替营销大任,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局面:北京中海在扩张中积累了大量债务,包括对中介、门户网站及小型供应商的欠款。司马博承诺在第四季度清理这些账务,但现实并未如愿。供应商们在漫长的等待中,遭遇了破产的威胁,维权行动接踵而至。中海在合同纠纷和管辖权问题上陷入胶着,引发了上百起新的法律诉讼,司马博被批评为新官不理旧账,缺乏对责任和声誉的坚守,质疑其镀金心态。
从2021年初的相对平静,到年尾的诉讼频发,这一变化揭示了中海信誉的滑坡,光环逐渐消退。每一次法律诉讼都可能是一次口碑的打击,对于购房者来说,购买中海的房产需格外谨慎,因为已有业主和供应商的负面案例值得借鉴。《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于大型企业的资金管理有着明确规定,但北京中海的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无疑是对法律底线的挑战。
昔日的辉煌已渐行渐远,现在的中海,正面临着信誉重建的严峻考验。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刻,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选择,将决定北京中海地产能否从困境中走出,重振旗鼓。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对未来的投票,而对于北京中海,这可能是它重新定义自己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