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制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8: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21:36
原子力显微镜(AFM)于1986年首次被提出,它基于隧道效应原理,是扫描探针显微镜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这一家族还包括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摩擦力显微镜(FM)、静电力显微镜(PM)、磁力显微镜(MM)等,它们均通过监测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的电、光、力、磁场的变化来获取表面信息。
AFM由探针扫描系统、力检测与反馈系统、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以及振动隔离系统四大部分构成。扫描系统利用装在微悬臂上的针尖与样品表面接触,并通过压电陶瓷或压电晶片驱动针尖或样品进行相对扫描。微悬臂对微弱力极为敏感,可控空间定位精度极高,可达0.1nm。
当针尖接触样品时,会产生微弱的排斥力,导致微悬臂形变。这种形变可用于直接度量针尖与样品间的力。原子力显微镜现常采用激光反射法来检测微悬臂的弯曲变形。激光束经微悬臂反射至光电检测器,检测器各象限接收的激光强度差值与微悬臂形变量成比例。利用这一原理,反馈系统可调整针尖或样品的位置,保持力恒定,从而获得样品表面的原子尺度图像。
AFM对工作环境和样品制备的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导电和不导电样品,可在大气或液体环境中测量。它特别适合于观察矿物溶蚀和风化表面的形貌与结构,研究矿物在水界面上的作用力,以及在浮选过程中矿物颗粒与气泡间的相互作用。
四种显微镜各有特点(见表5-1),偏光显微镜是最基础的,也是使用其他三种显微镜之前进行初步研究的必要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