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潼关诗词之乱后回关登津楼暮望五首选四原文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9: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9:25
其一
天险重关控雍疆①,岩城崇堞锁金汤②。
大河中断分秦晋③,绝塞东连历汉唐。
百年蓬蒿埋故垒,千年烽火照沙场④。
谯楼日暮钟声起⑤,衰草离离野雾黄⑥。
【题解】
此组诗选自《潼关卫志·艺文志》。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一首,诗题下注有“乙未”二字,当作于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津楼:潼关关楼。
[注释]
①雍: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甘肃省的大部分和青海省的小部分地区。
②岩城:山城,明清潼关古城的东、南两面城墙顺山势蜿蜒起伏,盘踞在山上。崇:高。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金汤:即“金城汤池”,用金的坚硬比喻关城的坚固,用汤的灼热比喻城池的不可接近,此处指固若金汤的潼关。
③春秋时,秦晋两国曾以黄河为界。
④沙场:战场。
⑤谯楼:古代用以嘹望报警的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此处指潼关古城的西城门楼。
⑥离离:繁盛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潼关的雄险、地理形势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想象丰富,意境鲜明。结尾一联,听觉和视觉并用,意犹未尽,耐人品味。
其 二
凤凰山上日无晖①,血满长壕溅铁衣②。
东郭不闻金鼓震,西郊空有羽书飞③。
千家野哭人离塞,十月霜寒夜破围。
最痛忠魂殉社稷④,尸残马革未能归⑤。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三首。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场劫乱后回潼关登上关楼眺望所写,描写了战后潼关残破血腥、人烟稀少的景象,对殉国将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风格沉郁凄凉,伤痛之中含有悲壮。
[注释]
①凤凰山:在潼关城内西南方。晖: 阳光。
②铁衣: 战衣。
③羽书: 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④殉: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社稷: 国家。
⑤尸残马革: 谓战死沙场。与“马革裹尸” 意近。革: 兽皮。
其 三
百年文物豪华地①,废苑荒台寂寞秋②。
客子无家依古寺③,故人何处旁林丘。
黄沙壁垒悲残戍④,绿柳河桥忆旧游。
永夜柝声听不寐⑤,五更尽角起山楼⑥。
[注释]
①豪华: 繁华。
②苑: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
③客子:诗人自谓。
④壁垒: 军营围墙,此指关城城墙。戍:营垒,城堡。
⑤永夜:彻夜。柝声: 巡夜打更的梆子声。寐: 睡。
⑥角:号角声。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四首。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潼关遭受了一场劫乱后文物亭台和房舍严重毁坏,人们无家可归,整夜柝声响彻不绝的残破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哀伤。
其 四
花落荒城依旧春,燕归无复旧时人①。
朱门破壁留残照②,白昼飞沙起战尘。
几岁烽烟迁岸谷③,数家茅店市河滨④。
疮痍满目生愁惨⑤,山麓渔樵自结邻⑥。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五首。
[注释]
①无复:不再有。
②朱门:富贵人家。残照:落山时的阳光。
③烽烟:指战火。
④市:作动词,当凑成街市讲。滨:水边。
⑤疮痍: 创伤,比喻老百姓的疾苦。
⑥山麓:山脚下。渔樵:渔人樵夫,打鱼和打柴的人。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经过一场劫乱后潼关荒芜残破、人烟稀少、面目全非的惨状,大有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感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9:29
其一
天险重关控雍疆①,岩城崇堞锁金汤②。
大河中断分秦晋③,绝塞东连历汉唐。
百年蓬蒿埋故垒,千年烽火照沙场④。
谯楼日暮钟声起⑤,衰草离离野雾黄⑥。
【题解】
此组诗选自《潼关卫志·艺文志》。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一首,诗题下注有“乙未”二字,当作于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津楼:潼关关楼。
[注释]
①雍: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甘肃省的大部分和青海省的小部分地区。
②岩城:山城,明清潼关古城的东、南两面城墙顺山势蜿蜒起伏,盘踞在山上。崇:高。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金汤:即“金城汤池”,用金的坚硬比喻关城的坚固,用汤的灼热比喻城池的不可接近,此处指固若金汤的潼关。
③春秋时,秦晋两国曾以黄河为界。
④沙场:战场。
⑤谯楼:古代用以嘹望报警的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此处指潼关古城的西城门楼。
⑥离离:繁盛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潼关的雄险、地理形势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想象丰富,意境鲜明。结尾一联,听觉和视觉并用,意犹未尽,耐人品味。
其 二
凤凰山上日无晖①,血满长壕溅铁衣②。
东郭不闻金鼓震,西郊空有羽书飞③。
千家野哭人离塞,十月霜寒夜破围。
最痛忠魂殉社稷④,尸残马革未能归⑤。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三首。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场劫乱后回潼关登上关楼眺望所写,描写了战后潼关残破血腥、人烟稀少的景象,对殉国将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风格沉郁凄凉,伤痛之中含有悲壮。
[注释]
①凤凰山:在潼关城内西南方。晖: 阳光。
②铁衣: 战衣。
③羽书: 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④殉: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社稷: 国家。
⑤尸残马革: 谓战死沙场。与“马革裹尸” 意近。革: 兽皮。
其 三
百年文物豪华地①,废苑荒台寂寞秋②。
客子无家依古寺③,故人何处旁林丘。
黄沙壁垒悲残戍④,绿柳河桥忆旧游。
永夜柝声听不寐⑤,五更尽角起山楼⑥。
[注释]
①豪华: 繁华。
②苑: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
③客子:诗人自谓。
④壁垒: 军营围墙,此指关城城墙。戍:营垒,城堡。
⑤永夜:彻夜。柝声: 巡夜打更的梆子声。寐: 睡。
⑥角:号角声。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四首。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潼关遭受了一场劫乱后文物亭台和房舍严重毁坏,人们无家可归,整夜柝声响彻不绝的残破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哀伤。
其 四
花落荒城依旧春,燕归无复旧时人①。
朱门破壁留残照②,白昼飞沙起战尘。
几岁烽烟迁岸谷③,数家茅店市河滨④。
疮痍满目生愁惨⑤,山麓渔樵自结邻⑥。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五首。
[注释]
①无复:不再有。
②朱门:富贵人家。残照:落山时的阳光。
③烽烟:指战火。
④市:作动词,当凑成街市讲。滨:水边。
⑤疮痍: 创伤,比喻老百姓的疾苦。
⑥山麓:山脚下。渔樵:渔人樵夫,打鱼和打柴的人。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经过一场劫乱后潼关荒芜残破、人烟稀少、面目全非的惨状,大有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感慨。
写潼关诗词之乱后回关登津楼暮望五首选四原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场劫乱后回潼关登上关楼眺望所写,描写了战后潼关残破血腥、人烟稀少的景象,对殉国将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风格沉郁凄凉,伤痛之中含有悲壮。[注释]①凤凰山:在潼关城内西南方。晖: 阳光。②铁衣: 战衣。③羽书: 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④殉: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社稷: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④黄河自龙门南流至潼关附近折而东流。⑤惊流:惊涛骇浪。失:闪失。⑥风陵津:即风陵渡,在潼关外黄河北岸。⑦重舸: 有楼的大船。⑧回:盘旋。⑨控: 控制,指勒住缰绳,一本作 “拉”。⑩哥舒:哥舒翰。禄山: 安禄山。安史之乱中,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率兵20万驻守潼关,出关迎战安禄山叛军...
写潼关诗词之登关门津楼原文及赏析
津楼落日望,萧索不胜秋①。故垒蓬蒿满②,风烟处处愁。【题解】津楼: 关门城楼。此诗选自 《续潼关厅志·艺文志》。[注释]①萧索: 景物凄凉。②故垒: 古代的军营墙壁或防守工事。蓬蒿: 蓬草与蒿草。【简析】这首诗写作者秋日夕阳西下时登关门津楼眺望的所见所感。作者登楼四望,夕阳西下,...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
写潼关诗词之秋日登潼关楼原文及赏析
山溪有险汤池固③,刁斗无声汉戍闲④。万里澄清浮爽气⑤,一时谈笑破愁颜。闾阎士女讴歌遍⑥,剑阁新传奏凯还⑦。[注释]①崤函:崤山和函谷,均在潼关东面。崤山,分东、西二崤,在河南省西部。《元和郡县图志》云: “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行原文及赏析
⑦此句以能削精铁比喻潼关的坚固。杜甫《潼关吏》诗有“大城铁不如” 之句。⑧河: 黄河。堑: 护城河,壕沟。此句以鞭声如雷说明潼关用黄河作护城河的险要。贾谊《过秦论》有“践华为城,因河为津”之句。“倚山为城“、“环河作堑” 用其意。⑨峨峨: 高大的样子。四扇:四扇关门。参见...
登潼关城楼诗词鉴赏
醉后栏干慵更倚,冷月楼头,谁会悲来意。莫听乌乌桥下水,几多未老英雄泪 题潼关楼 诗歌赏析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赏析:崔颢向以使李白也为之叹服的《黄鹤楼》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诗是以日暮思归的...
写潼关诗词之南山水涨冲崩潼河石梁及北水门河道东徙时余家居赋此记事...
潼津诸流会③,暴涨溢舆梁④。驱奔轻巨石⑤,沦荡漱崇冈⑥。深底成堆阜⑦,通衢化浩洋⑧。镇楼失雄壮⑨,冲澲入池隍⑩。青疏艺数亩(11),餐食资圃场(12)。弥漫皆沙砾(13),何以充藜肠(14)。登高一聘望(15),两岸旷溪长(16)。洪河无蔽隔(17),误视作池塘(18)。切怀江海兴(19),...
关于描写潼关的诗句古诗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
游赤松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3. 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