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9: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2:3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起病过程通常是缓慢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头昏和乏力,而重者可能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出血症状常见,常常自发发生,如胃肠道和鼻腔出血,皮肤和粘膜也易出现瘀斑,但紫癜较少见。相比之下,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多见于肢体血管,引发手足麻木、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肢体坏疸。脾脏和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能导致腹痛,而肺、脑、肾等器官也可能受到影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干细胞异常有关,导致巨核细胞持续增殖并引发血小板过度增多。血小板在脾脏和肺脏过多储存,当需要时释放入血液。血小板的正常寿命通常不受影响。
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以及脾脏肿大。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超过80万/立方毫米,血片中血小板聚集,形态各异,甚至可见巨核细胞碎片和裸核。白细胞计数可能增多或正常,骨髓检查显示各系增生,以巨核细胞为主,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生成增多。
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常使用骨髓抑制药物如马利兰和环磷酰胺,以及放射性核素磷和抗凝药物。然而,中医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肝肾功能有关,治疗方法倾向于滋补肾阴、清肝疏气、活血化瘀,以调整脏腑功能,防止出血。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而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