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1:41
白先勇作品里,《树犹如此》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 “至念” 这本回忆散文集有浓墨重彩的开头——《树犹如此》《第六只手指》,作者怀念挚友与三姊,人生至亲如何走完的最后一程,娓娓道来,哀而不伤,那些经年沉淀的细节,因了深情的回忆而生动依旧。 “霎时间,天人两分,生死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道了永别。” 大约人生最伤心处,都是来不及落泪的。 “青春” 我并不了解台湾文学,因此主要关于《现代文学》及其相关文人的这一部分读起来稍感沉闷。不过读下来才知道,作者最想讲的,定莫过于文学道路上的青春无悔。 “师友” 《文学不死——感怀姚一苇先生》《天天天蓝——追忆于许芥昱、卓以玉几次欢聚的情景》《怀念高克毅先生》,初读时不住想,看着师友逐一逝去,一定很是孤独。而作者及其师友同侪身上展现出某种传统中国文人气质,乐观并豁达,热烈又内敛,坚韧而忠贞——方才明白,其下笔之哀而不伤,其一是斯人虽逝而生者尤记,只要人间还记得,逝者就还存在,其二便是凭借彼此共有的信念、精神,让生离死别变得不致难以忍受——毕竟不负此生。在我看来,这便是沉缓平和的文字能给予的最大宽慰了。 其后的数篇评介涉及文学、绘画、摄影等领域,作者不吝称誉,慷慨中肯,又侧重于艺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平易近人。 “关爱” *的人,感染艾滋病的人,陷入绝望的人,施予希望的人——作者宽容而悲悯的目光注视着的始终是人——被压抑的与被流放的,挣扎求生的。 附录的三篇对于理解白先勇作品帮助匪浅,听作家谈自己的作品,毕竟与看评论家的文章不同。之前读尹玲《研悲情为金粉的悲剧——白先勇小说在欧洲》和欧阳子的《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已感叹于评论家之笔堪比柳叶刀,精密而细腻地剖开机理,酣畅如庖丁解牛。而看白先勇谈自己的创作,谈对外界的疏离感、对毁灭性的美的惋惜、对痛苦的认知,又给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更多的是感性领悟。 经过了《孽子》《台北人》《纽约客》,再读《树犹如此》,可以确信的是,作家的创作目标已经达成: “I wish to render into words the unspoken pain of human heart.”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1:41
白先勇作品里,《树犹如此》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 “至念” 这本回忆散文集有浓墨重彩的开头——《树犹如此》《第六只手指》,作者怀念挚友与三姊,人生至亲如何走完的最后一程,娓娓道来,哀而不伤,那些经年沉淀的细节,因了深情的回忆而生动依旧。 “霎时间,天人两分,生死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道了永别。” 大约人生最伤心处,都是来不及落泪的。 “青春” 我并不了解台湾文学,因此主要关于《现代文学》及其相关文人的这一部分读起来稍感沉闷。不过读下来才知道,作者最想讲的,定莫过于文学道路上的青春无悔。 “师友” 《文学不死——感怀姚一苇先生》《天天天蓝——追忆于许芥昱、卓以玉几次欢聚的情景》《怀念高克毅先生》,初读时不住想,看着师友逐一逝去,一定很是孤独。而作者及其师友同侪身上展现出某种传统中国文人气质,乐观并豁达,热烈又内敛,坚韧而忠贞——方才明白,其下笔之哀而不伤,其一是斯人虽逝而生者尤记,只要人间还记得,逝者就还存在,其二便是凭借彼此共有的信念、精神,让生离死别变得不致难以忍受——毕竟不负此生。在我看来,这便是沉缓平和的文字能给予的最大宽慰了。 其后的数篇评介涉及文学、绘画、摄影等领域,作者不吝称誉,慷慨中肯,又侧重于艺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平易近人。 “关爱” *的人,感染艾滋病的人,陷入绝望的人,施予希望的人——作者宽容而悲悯的目光注视着的始终是人——被压抑的与被流放的,挣扎求生的。 附录的三篇对于理解白先勇作品帮助匪浅,听作家谈自己的作品,毕竟与看评论家的文章不同。之前读尹玲《研悲情为金粉的悲剧——白先勇小说在欧洲》和欧阳子的《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已感叹于评论家之笔堪比柳叶刀,精密而细腻地剖开机理,酣畅如庖丁解牛。而看白先勇谈自己的创作,谈对外界的疏离感、对毁灭性的美的惋惜、对痛苦的认知,又给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更多的是感性领悟。 经过了《孽子》《台北人》《纽约客》,再读《树犹如此》,可以确信的是,作家的创作目标已经达成: “I wish to render into words the unspoken pain of human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