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4: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7: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阐述了生产和交往在民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们指出,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内部结构,包括生产力的提升、分工的扩展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增强,都是相互关联的。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例如新生产力的出现,必然导致劳动分工的深化。分工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工商业和农业的分离,还引起了城乡对立和阶级分化。
分工的不同阶段对应着所有制形式的演变。从部落所有制,即狩猎、渔猎或早期农业社会的基础,到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其中奴隶制始终存在。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特别是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平民小农逐渐转化为无产阶级,但并未独立发展。封建所有制出现,以土地和农奴劳动为基础,与城市中的行会所有制(手工业封建组织)并存,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劳动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分工程度来体现,而每种新生产力的出现都会推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所有制形式如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封建所有制,都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它们的演变反映了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本章节并未深入展开所有命题的论证,强调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著作的不完整性,需要读者结合其他章节来理解他们的完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