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8: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14:44
清宁禅寺的僧侣们秉持佛门的慈悲理念和利乐众生的精神,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爱国护民的高尚情操。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支持医学研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救助灾民,深受社会的尊敬和敬仰。
在抗日战争时期,1927年至1936年,恒海法师,曾担任天宁禅寺监院,他不仅有军事背景,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在宜兴磬山的清宁禅寺出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动员寺内僧众成立抗日游击队,在宜兴太华山区进行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于1938年。
戒德法师在抗战期间的1937年11月,面对日军的侵略,他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尽管寺中大部分僧人已离开,但戒德法师在危难中幸存,被僧众视为有福有德之人。战后,他被任命为监院,1949年前往台湾,虽然身在异乡,但他不忘祖庭,曾多次回常州朝拜,并捐资支持天宁禅寺的修建。
清宁禅寺在历史上也致力于社会服务。早在1901年,住持冶开就设立了私塾以教育失学儿童,后来逐步发展为天宁初级小学校。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曾遭受破坏,战后住持证莲法师创办了天宁佛教医院,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1951年,天宁禅寺创办了常州最早的火葬场,僧人们积极参与服务。此外,禅寺还多次向福利院和灾区捐赠物资,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清宁禅寺坐落于潜江市浩口镇柳泗河村三组,西距荆州古城46公里,东距潜江市区32公里,北距浩口镇(318国道)5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寺院始建于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4年),迄今已有1472年历史。据《荆州府志》(唐朝卷)记载:“时有沙门宗德和尚于潜江浩口之南隅建茅蓬,名曰清宁。”此后,历代僧伽驻锡于此,营修不辍,弘法渡众,及至宋朝嘉佑年间,寺院达到“占地七十又二公顷,为殿者九,为楼者十八,凡一百零八僧舍”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