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7: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0:55
长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是目前临床乙肝抗病毒的一线药物。其疗效特点包括:有限疗程,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疗效结果,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慢乙肝患者经有限疗程的长效干扰素治疗后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表面抗原清除率较高,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降低。相比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干扰素不仅有直接抗病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患者的免疫应答实现抗病毒疗效,因此疗效稳定,停药后不易复发。而且干扰素为有限疗程,相较核苷(酸)类的长期服药,没有耐药风险也避免了治疗负担的不断增加。
不过,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具体到每位患者干扰素的疗效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前、治疗中甚至治疗后,医生都会建议患者接受检查,一方面了解患者是否是否适合接受干扰素治疗,另一方面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成功几率有多少。
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治疗前主要观察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病毒定量,干扰素治疗如何进行疗效监测?ALT水平较高、病毒定量较低的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几率较高。对于干扰素治疗者,除继续规律复查ALT、病毒定量外,关键要进行表面抗原定量的检测,研究结果提示,治疗24周表面抗原定量下降明显者,停药后24周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更高。当然,复查发现治疗24周疗效不佳,也不必灰心,根据应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疗效。
更具体的复查办法可以参考以下的时间点:
肝功能,包括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等。治疗前3个月每月1次,之后可每3个月1次。
病毒定量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病毒定量前3个月每月1次,之后可每3~6个月1次。乙型肝炎五项特别是表面抗原定量每3~6个月1次。
另外,干扰素治疗后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乏力等。复查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能尽早发现这些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处理,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干扰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复查办法:
血常规:开始第1个月每1~2周检测1次,以后每月检测1次至结束。
甲状腺功能、血糖、尿常规、抗核抗体:每3个月检测1次(如治疗前有甲状腺异常或糖尿病,应每月1次)。
精神状态:每次随访应密切观察。
干扰素治疗慢乙肝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能帮助患者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的良好结果。治疗中规律复查,掌握治疗应答情况,给治疗方案以准确的指导;尽早发现、处理不良反应,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这都将帮助我们提*扰素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