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慕堂先生碑铭志传逸事册形成及传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14: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8:06
山西汾阳的曹慕堂,曾任乾隆朝宗人府丞,于1787年冬辞世,次年十月在家乡安葬。他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的追思,包括朱??的“曹慕堂墓志铭”,钱大昕的“曹公神道碑”,翁方纲的“慕堂先生传”,邵晋涵的“曹公家传”,以及纪昀的“曹宗丞逸事”。这些著作在六年间陆续出现,反映了曹慕堂生前的声望。
大约在六年后,即1796年,曹慕堂的两位儿子锡龄和祝龄邀请同僚将这些碑铭志传重新整理成册,包括古绛黄洽书的朱??撰稿,灵石何元??书写的钱大昕作品,灵石何道生书翁方纲的家传,韩克均书邵晋涵的家传,以及李銮宣书纪昀的逸事。翁方纲还在同年为册子撰写了书后,定名为“慕堂先生碑铭志传逸事册”。随后,更多的朝廷官员和文人学士为册子题跋,如王杰、张若??、王昶、王肇嘉和董诰等。
从1787年至1800年,这本册子历经十三年才最终成形,最初是13×20厘米的小册,由曹氏兄弟珍藏。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该册转归张之洞,他精心装裱并题名,还钤印了“壹公”名章。后来,张之洞离任后,册子由端方接手,端方的弟子们也在册子上留下题跋,表达对曹慕堂的敬仰。册子在张之洞和端方手中流转,期间侯汝承也在翁方纲书后留下了印记。
在民国初年,册子归于“高阳李氏”李宗桐所有,他与张之洞家族有深厚联系。李宗桐在台湾《大陆杂志》上发表过关于册子的跋文,并在2011年的《李宗桐文史论集》中收录。李宗桐的跋文揭示了册子背后的故事,曹慕堂的影响力以及其子孙与当时名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