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9 12: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2:25
郭象美学思想的核心,即“独化于玄冥之境”。这一境界强调事物各自依其本性自足自适,不依赖外在,当下即是永恒。这一精神状态融合了儒道互补的审美精髓,既有世俗的当下性,又有超越的永恒性。郭象认为,个人通过“卓尔独化”达到与天人合一,顺从自然,不执着于圣凡之别,而是任由生死变化听命于天。他的理解中,自然、自为、自化等概念旨在返回个体的独立性,实现逍遥梦境在现实中的实践。
尽管王叔岷以“游”概括庄子的审美精神,但这种无差等的在世“逍遥”与理想的儒道互补有所不同。庄子的“游”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个体与自然、个体与本真生命寻求合一的过程,包含了无法彻底消解的个体与“自然”之间张力。《庄子》中使用“游”表达的是超越有限,追求无穷的境界,如“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与“无待”观念有所区别。
郭象在继承庄子思想的同时,对“游”进行了改造,强调万物顺着其自然本性即可逍遥,消除了庄子思想中的超越追求,更侧重于“玄冥”、“化”等概念,试图冥合而非强调差异。这种对“游”的理解,尽管源自庄子,但其内在的超越性被削弱,转向了更注重个体性与自适的“适性”“自得”层面,具有解构原有的超越追求的意味。
在中国古代主要指神的名字,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等。而道家则用来形容“道”的,道教称肾之神。到汉代,民间用来指阴间,九泉;同时用于汉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到唐代以后,就有用来称为北方的,也有用来称为冬季的。而到了现代,“玄冥”则成为各种武侠小说里武功怪异人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