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8: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3:50
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各异,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材料如WO3,其变色机制基于Faughnan的双电荷注入/抽出模型。在紫外光照射下,价带中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被W(VI)捕获,生成W(V),同时光生空穴促使内部或表面的还原物种氧化,生成质子H+,形成蓝色的钨青铜HxWO3。小极化子模型也解释了极化子跃迁导致的光谱吸收变化。这种无机材料的优点在于可逆性好,耐疲劳性能强。
有机体系的光致变色则涉及多种光化学反应,如偶氮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反应。顺-反异构体的吸收峰差异虽小,但消光系数差异大,且光偏振效应明显。生物光致变色如细菌视紫红质,其感光效应也属于此类反应机制。通过无机半导体材料与有机染料复合,如WO3与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结合,可以增强光致变色效果,生成高消光系数的有色染料,拓宽了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和颜色范围,且有利于利用太阳光的可见光谱能量。
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