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1 15: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07:47
在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不幸失败,福州籍的烈士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等25人被安葬于黄花岗。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结束了清朝的统治,1月1日成为民国元年。两个月后,福州出版的《共和》报上刊载了一则告白,通知林觉民的好友,他的亡故日期为新历二月十一日(旧历十二月廿四日),将在白塔寺举行丧礼。这个告白是新发现的珍贵史料,揭示了1912年2月11日,林觉民在福州的追悼会,距离他在广州的牺牲已过去了整整10个月。
据郑贞文先生的回忆,民国元年三月,福州为黄花岗烈士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林觉民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好友林秀军,与他情深意重,犹如手足。宣统三年秋天,林秀军在梦中见到林觉民,醒来后悲痛万分,写下了一首挽诗,其中一、二句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晚风吹梦作秋凉,浴血国殇痛何方。艰难时刻不言退,哀怨九回肠已断。”在追悼会上,挽联众多,林秀军的挽诗尤为感人。林孝颖先生认为这首诗最能体现深情,因此作诗回应:“赵佗台凉风起,藁葬荒丘幼儿殇。一死以偿志愿愿,初闻心碎我肝肠。黄花祭者泪如铅,白发老翁独对哀。期待东海樱再放,念你旧日同窗情深。”诗中充满了老人对失去儿子的悲痛,同时对林觉民的革命决心表示肯定:“汤武非圣,千古谬论;彭殇平等,我心何忍老残。”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老人的情感世界,既有丧子之痛,又有对革命者的敬仰。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幼嗣可山先生,性聪慧,幼体弱善病,早丧母,未尝就外傅。与林文、林尹民,(三人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