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8: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35
对于诊断复杂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用一系列辅助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首先,上行性静脉造影是一项常用方法。患者需仰卧,头部抬高30至45度,通过橡皮管压迫浅静脉,然后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注入泛影葡胺进行造影。在X线引导下,先拍摄小腿部,再扩展到大腿和骨盆部位,以观察血栓位置和范围。造影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避免浅静脉炎的发生。造影结果常显示静脉内充盈缺损或主干不显影,伴远侧静脉扩张和丰富侧支,这些都是血栓形成的标志。
静脉压测量是另一种手段,通过连续针头在浅静脉处测量,与健侧静脉压对比,对早期侧支血管建立前的病变有诊断价值。近年来,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逐渐发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和电阻抗体积描记法。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小腿深静脉血栓敏感,而超声波检查特别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诊断。然而,如两者结果仍不明确,常规静脉造影仍是必要步骤。目前,尚无单一无损伤检查法能完全取代传统造影,持续改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通过标记纤维蛋白原检测血栓,操作简便,能发现隐匿性血栓,但不适用于陈旧血栓、骨盆静脉和特定对比问题。超声波检查利用Doppler效应测量血流,简便易行,但对小静脉血栓和复杂侧支诊断效果不一。电阻抗体积描记法依赖于深呼吸时血容量的变化,对大静脉血栓诊断效果较好,但对小腿小静脉的诊断不够精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