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1 22: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17:50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认为,中国的发展滞后于一个关键因素,即缺乏一所能按照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模式办学的大学,缺乏独特的创新精神,难以产生杰出人才。这个疑问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教育体系如何培养出创新发明型人才,二是社会如何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例如,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尽管有部分获奖者是1951年前毕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比例高。温总理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国内知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提出的答案主要集中在教师质量、基础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提升上。然而,这些回应未能充分解答钱学森的问题,即如何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的转型。
钱学森之问实质上关注的是如何发掘和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价值,以及为何中国缺乏像诺贝尔奖得主那样的企业家和设立科学研究基金的创新精神。社会风气中的重物质轻人现象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教育应注重培养品德修养和才学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无法造就出具备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各类人才,包括企业家和商业人才。
钱学森本人在中国推动的系统科学发展,已产生了许多自主创新成果,如灰色系统理论和系统医学等。然而,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和论文抄袭,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改革的进程缓慢,这无疑对培养杰出人才产生了阻碍。钱学森之问揭示了中国教育体系需要从传统思维模式中突破,以培养出像达芬奇、牛顿等世界级的科学巨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17:45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认为,中国的发展滞后于一个关键因素,即缺乏一所能按照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模式办学的大学,缺乏独特的创新精神,难以产生杰出人才。这个疑问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教育体系如何培养出创新发明型人才,二是社会如何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例如,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尽管有部分获奖者是1951年前毕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比例高。温总理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国内知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提出的答案主要集中在教师质量、基础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提升上。然而,这些回应未能充分解答钱学森的问题,即如何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的转型。
钱学森之问实质上关注的是如何发掘和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价值,以及为何中国缺乏像诺贝尔奖得主那样的企业家和设立科学研究基金的创新精神。社会风气中的重物质轻人现象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教育应注重培养品德修养和才学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无法造就出具备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各类人才,包括企业家和商业人才。
钱学森本人在中国推动的系统科学发展,已产生了许多自主创新成果,如灰色系统理论和系统医学等。然而,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和论文抄袭,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改革的进程缓慢,这无疑对培养杰出人才产生了阻碍。钱学森之问揭示了中国教育体系需要从传统思维模式中突破,以培养出像达芬奇、牛顿等世界级的科学巨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