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5:26
中国古代的身份识别象征并非现代独有,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发明了被称为“照身帖”的身份证。这种身份证由官府发放,是用竹板制成,上面刻有持有者的头像和籍贯信息,无此凭证者被视为黑户或可疑分子。
隋唐时期,朝廷为*发放名为“鱼符”的身份标识,用木头或金属制成,分为左右两片,上面刻有姓名、职务和品级等信息。*的“鱼符”材质不同,如亲王和三品以上*为黄金,五品以上银质,六品以下则用铜。这不仅用于身份证明,还用于进出宫廷验证。到了武则天时期,鱼符改为了龟符,但功能类似。
宋代,“鱼符”被废除,但仍保留“鱼袋”,明代则发展为“牙牌”,采用象牙、兽骨等材质,详细记录持牌人的姓名、职务等信息,与现代身份证形式相近。明代牙牌不仅限于*,中下阶层也开始使用,以避免嫌疑。
清代,身份的象征变为帽子上的顶子,不同官职对应不同材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1936年成为身份证制度的起点,那时的“居民证”详细记录了姓名、年龄等信息,并缝在衣物上,虽非现代形式,但已具备身份证的基本要素。
宁夏的“居民证”制度因材质问题未能持久,随后马鸿逵推行了“宁夏省国民身份证”,并制定了相关法规,要求年满16岁的男子领取,行路住店需携带,以加强统治和防止逃兵。身份证上详细记录了个人特征,包括手指箕斗纹,体现了当时经济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女性不发身份证的规定则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观念。
自1940年夏季开始,宁夏省在全省范围内发放了25万张身份证,设立了严格的检查站,这标志着中国早期身份证制度的雏形,为后世身份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身份证(an identification card; an ID card; an identity card;a citizenship card;a certificate of identification)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多由各国或地区*发行予公民,一般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1984年前写作“身分证”。1984年4月6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机器读取数字芯片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