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19: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6:25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如果民事纠纷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届满之后才起诉,那么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当然,对于义务人自愿履行的情形,则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一、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是几年?
1、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哪些情形将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中断
《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四条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一百九十五条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根据最新颁发、实行的《民法典》的规定,民事纠纷发生后,一般会有一个三年的诉讼时效,若是纠纷当事人想要采取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处理纠纷,就最好是在时效范围内,向法院提交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