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17: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6:54
山东梆子的传统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别,如今则主要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末行已被归入生行,被称为"外脚"。
生行分为红脸、外脚和小生三个类别。勾画红脸的生角称为大红脸,侧重高亢浑厚的唱功和英雄气概的刻画,如《哭头》中的赵匡胤和《临潼山》中的秦琼。
净行中的"净面大王",即红脸行的一种,因戴黑三髯而被称为胡子生,常扮演帝王、官员角色,如《反徐州》中的徐达和《摔琴》中的俞伯牙。跑马生,又称马上红脸,以跨马技巧著名,多扮演武将,如《大名府》中的卢俊义。
大外脚是外脚行的一种,扮演的多为将帅或官员,嗓音激昂,如《两狼山》中的杨继业。二外脚则扮演平民百姓或员外等,多有文静气质。文小生有多种类型,如帅生(如《拜帅》中的韩信)、官生(要求清晰道白和圆润唱腔)和包头生(扮演男扮女装角色)等。
旦行包括青衣、花旦、小旦、帅旦、闺门旦等,如青衣(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真嗓假嗓结合,唱腔婉转。花旦(如《柜中缘》中的许翠莲)活泼俏丽,善于扇子和手帕功夫。小旦(如《蝴蝶杯》中的胡凤莲)饰演温婉文静的少女。
净行中有大净、奸净、毛净和童净,如大净(如《铡美案》中的包拯)性格刚直,嗓音洪亮。奸净(如《老边廷》中的潘仁美)勾画白色脸谱,扮演狡猾角色。
丑行包括公子丑、官丑、武丑等,公子丑(如《日月图》中的胡林)角色滑稽,官丑和武丑则分别扮演官宦和武功高强的角色。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6:53
山东梆子的传统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别,如今则主要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末行已被归入生行,被称为"外脚"。
生行分为红脸、外脚和小生三个类别。勾画红脸的生角称为大红脸,侧重高亢浑厚的唱功和英雄气概的刻画,如《哭头》中的赵匡胤和《临潼山》中的秦琼。
净行中的"净面大王",即红脸行的一种,因戴黑三髯而被称为胡子生,常扮演帝王、官员角色,如《反徐州》中的徐达和《摔琴》中的俞伯牙。跑马生,又称马上红脸,以跨马技巧著名,多扮演武将,如《大名府》中的卢俊义。
大外脚是外脚行的一种,扮演的多为将帅或官员,嗓音激昂,如《两狼山》中的杨继业。二外脚则扮演平民百姓或员外等,多有文静气质。文小生有多种类型,如帅生(如《拜帅》中的韩信)、官生(要求清晰道白和圆润唱腔)和包头生(扮演男扮女装角色)等。
旦行包括青衣、花旦、小旦、帅旦、闺门旦等,如青衣(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真嗓假嗓结合,唱腔婉转。花旦(如《柜中缘》中的许翠莲)活泼俏丽,善于扇子和手帕功夫。小旦(如《蝴蝶杯》中的胡凤莲)饰演温婉文静的少女。
净行中有大净、奸净、毛净和童净,如大净(如《铡美案》中的包拯)性格刚直,嗓音洪亮。奸净(如《老边廷》中的潘仁美)勾画白色脸谱,扮演狡猾角色。
丑行包括公子丑、官丑、武丑等,公子丑(如《日月图》中的胡林)角色滑稽,官丑和武丑则分别扮演官宦和武功高强的角色。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