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11: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5:59
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在美国波士顿创立职业指导机构,其核心工作是职业设计。他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理论:首先,个人需明确自身特性,包括性向、能力、兴趣及自身限制等;其次,理解职业的要求,包括所需知识、岗位优势与不足,以及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机会;最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关键。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关注人与职业的匹配,强调个体特性与工作需求的精确匹配对职业成功的重要性。
历经百年,帕森斯的特质与因素匹配理论依旧活跃。三要素模式被视为职业设计的基石,发展成为职业选择和指导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人员分析,评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第二步,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提供职业相关资讯;第三步,通过人职匹配,个人在了解自我特性和职业需求后,在职业指导者的协助下作出合适的职业选择。
总的来说,特性--因素理论为职业设计提供了基础框架,心理测量工具和丰富的职业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了支持。尽管理论的实用性广受欢迎,但其静态视角与现代社会职业变动的规律并不完全契合,忽视了社会环境对职业设计的制约作用。这表明在应用这一理论时,还需要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所谓“特质”:就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所谓“因素”:则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这可以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