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22: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3:01
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这三元分别是如下考试的第一名。
解元是乡试的第一名,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状元是殿试的第一名。
拓展资料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2:57
乡试之首为解元,会试之首为会元,殿试之首为状元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
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 举人,录取者称为“ 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为 宋( 金)、 元、 明、 清时期 科举考试之一。又称:“ 御试”、 廷试”、“ 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 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
明清殿试后分为 三甲: 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通称 状元、 榜眼、 探花; 二甲赐 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 传胪; 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评价: 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3:01
解元是府考(等于现在的省级考试)中的第一名;会元是上京城(等于现在国家级考试)中的第一名,(也就是进士的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的前十名要上京殿,由皇帝亲自面试,状元是由皇帝钦点的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故称状元是皇帝的门生,就是皇帝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当状元,而不是会元肯定就是状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2:56
解元是府考(等于现在的市级考试)中的第一名;会元是国家级的第一名,也就是进士的第一名,进士的前十名要上京殿,由皇帝亲自面试,状元是由皇帝钦点的第一名状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3:02
在古代,乡试(省级)第一名叫做“解元” 户部组织的考试中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最后,在皇帝的大殿上举行的殿试中一举夺魁者为状元。而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为一身者就被人们称为“连中三元”。要想达到这一高度至少要具备以下三点。第一:文采好,这个不用多说。;第二,长得帅。这个没有具体标准,要看皇上喜欢什么样的,因为最后殿试的唯一决策者是皇帝,他觉得谁帅谁就帅。毕竟谁都喜欢看着顺眼的。第三,脑子机灵。面对着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之骄子,正常人难免紧张,兴奋,激动,结果说不出来话。这样一来你就是满腹经纶也白搭。 附:自隋朝开始科举以后,获得这一最高荣耀的只有十四人,分别是唐两人,宋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两人,清两人。其中明洪武年间,有一位叫黄观的天才经过自己的努力连中三元。后在靖难之役中因忠于建文帝、不愿归顺朱棣而被朱棣从登科录上划去。故有的史书记载明朝只有一位连中三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