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22: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15:56
在仙游县城的东二里处,有一座名为走马山(又名清明山,现为城东中学所在地)的山丘,其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历史遗迹——镇国塔,据说是由康熙年间邑绅徐万安所建,但不幸在1966年的围溪造田中被损毁。走马山对面的石鼓山因其位于县城东侧,被称为东山,山巅之上挺立着著名的东山塔,俗称为东渡塔,山脚则有东山寺。两条溪流——木兰溪和小溪,从西向东流淌,前者横贯两山之间,后者源自大飞、小飞二山,汇入木兰溪,流经九龙岩潭和水磨坑等涧水区域。
历史上,这两条溪流和塔的组合曾引起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塔建成后,有人在木兰溪渡口立碑,写着“两溪两塔,儿孙坐八座”,寓意后世繁荣。然而,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的清朝皇帝,在巡幸江南时,对这碑文心生不满,故意颠倒读作“两塔两溪,儿孙做溜子”,暗示风水被破坏。尽管如此,仙游的风水并未因乾隆而改变,今日的东山依然秀美,木兰溪常绿,这里人才辈出,如国务委员陈至立,其祖籍就在兰溪旁、东山脚下南埔里。
东山塔雄伟地屹立在石鼓山顶,与走马山的镇国塔隔水相望,战略位置重要。石鼓山和走马山曾被视为仙游的“水口之捍蔽”,象征着守护着水道的关键位置。早在清代,宝缨塔也曾屹立在与走马山相邻的塔埔山上,由黄瑞鹤倡建,与走马山、石鼓山的两塔形成鼎足之势。与县城的“三湖”——东湖、西湖、南湖相映成趣。遗憾的是,宝缨塔的遗迹如今仅存于万福村塔埔的旧址,其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
东山塔始建于明代,为石构楼阁式,八角形七层实心,叠涩出檐,塔刹为葫芦形,通高12米,五十年代间遭雷击崩塌,1985年由爱国侨僧坚操法师捐款重修,至今保存完好,为仙游城外一大景致。旧时的一些文人雅客常相约石鼓山,登高望月,尤其是月朗星稀之夜,石鼓山犹如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人站在山顶上伸手便可摘月,至今仍遗下“绮云丽月东山塔”的诗句。塔 东山塔 游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