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0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03:15
夜间哮喘的病理基础与普通哮喘并无显著差异,它是一种以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这一炎症过程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急性哮喘中,肥大细胞起着关键的“触发”作用,它们被认为是引发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效应细胞。另一方面,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哮喘的气道炎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与FEV1(肺功能指标)成反比,这意味着其浓度增高可能预示着哮喘病情的加重。
最新的国外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夜间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和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夜间哮喘的发病与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过度激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夜间哮喘的特殊性可能在于其炎症反应在夜间更为显著,这可能与睡眠时的生理变化、环境因素或个体生物钟的调整有关。
由于夜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夜间哮喘在病因学、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哮喘有着某些差异。另外夜间哮喘患者多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使夜间哮喘的症状更加复杂,诊断和治疗也比较困难,加上社会经济学因素和不同社会保障*的不同影响,夜间哮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应该对加强对夜间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其危害性给予足够的警惕,使之及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