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20: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21:20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所描述的头晕或头昏可能并非真正的眩晕,而是头重脚轻、晕厥感或模糊的头部不适,这种不适与耳眩晕的旋转性眩晕不同,需要仔细区分。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数日至数月,与体位变化无关,通常伴有中枢症状和意识障碍,没有耳部症状。与耳眩晕相比较,这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鉴别。针对耳眩晕的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如疏风散邪、涤痰息风、活血祛瘀、平肝潜阳以及补肾填精,配合针灸等局部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风邪外袭表现为突发眩晕、发热恶风等症状,采用疏风散邪的桑菊饮加减。痰浊中阻则表现为头重、胸闷、呕恶等,需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而气血瘀滞则需活血祛瘀,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是常用的方剂。肝阳上亢则平肝息风,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是经典处方。肾精亏虚者需滋阴补肾,如杞菊地黄丸加味。对于气血不足者,需补益气血,健脾安神,如归脾汤。
针灸治疗方面,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手法,如体针选取百会、头维等穴,耳针选用肾、肝、脾等穴,头皮针则在晕听区进行针刺,穴位注射则选用合谷、太冲等穴。
在中医学中眩和晕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眩即目眩,指视物昏花缭乱或眼前发黑;晕为头晕或头运,指身体有运转不定的感觉。 耳眩晕是因耳窍功能失调引起的眩晕,其临床特点是: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但神志清楚,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属中医传统所论“眩晕”的范畴,是“眩晕”中的一种特殊证候。 是指因邪犯耳窍,或脏腑虚弱,耳窍失养,或痰浊水湿泛溢耳窍所致的以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