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10: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02:14
在豫东地区,局部塌陷的现象引发了反思。城市发展理论揭示,城市的辐射力和资源扩散通常遵循递减规律,黄淮、豫北等地作为河南边缘地带,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中原城市群辐射力的减弱。阿瑟尔·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显示,当城乡差距超过30%时,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必然。上世纪90年代的“民工潮”正是这一理论在中国的生动体现,反映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
然而,建设中的中原城市群在接纳黄淮、豫东、豫南等地劳动力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局限。这导致了“塌陷区”与城市群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阻碍中原崛起的难题。喻新安曾强调,豫东和黄淮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滞后,是中原崛起的关键制约因素,是“瓶颈”和“软肋”。
刘云认为,局部塌陷是市场经济自然的结果,部分问题超出了农区自身的解决能力。解决之道在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和深入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豫东塌陷区的困境,助力中原地区的全面崛起。
豫东塌陷区就像一弯月牙,“挂”在河南省东南部。北起开封兰考、商丘民权,南到驻马店新蔡、信阳淮滨,覆盖开封、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等豫东、黄淮地区20多个农业县。按河南省统计局2003年县域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来衡量,这些县区的GDP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收入等均居河南省109个县(市)的倒数几十名。 有学者认为,这一地区正在形成中原崛起的局部塌陷。一场变革和一种发展的力量,在滚滚黄尘中击打着中原崛起的鼓点,此时此刻,黄淮地区的“塌陷”显得默默无闻而又孤独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