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10: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08:35
做为一名儿童口腔科医生,我们整天与孩子打交道。最初,孩子们望向我的眼神透着胆怯,他们惧怕我手中拿着的各种看牙器械,经常是哭闹声,叫喊声不断。 于是,我们常常用奖励小贴画等小招术,尽快让孩子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 渐渐地,他们开始亲近我们,喜欢我们,甚至好长时间不见还会想念我们。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工作至今,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刚来儿童口腔科时和周老师接诊的一个年仅5岁,名叫洋洋的小男孩儿。记得他第一次来看牙时,他的奶奶告诉我:“这孩子做过开颅手术,是恶性脑瘤,因为放疗化疗都做过,所以这牙坏得厉害……”
听奶奶这样说,我忽然鼻子一酸。这个小家伙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大千世界的美好,这个家庭也没有来得及体验小生命成长带来的欢乐,却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
我翻开一本贴画,对洋洋说:“来,奖励你,挑个喜欢的,阿姨给你贴上!下次你还要好好表现呦!”洋洋很得意,挺着骄傲的小胸脯,拉着奶奶的手走出了诊室。
就这样,每次复查,洋洋都要来找周老师,我也会亲手给他戴上一枚表示鼓励的小贴画。 这些不一样的体验让洋洋对每次的治疗都充满了期待,用洋洋的话说:“看牙还是挺好的”!
直到有一天,奶奶独自来找我们,没说两句,就开始掉眼泪:洋洋的病恶化了,身体很不好,经过二次放疗,目前靠化疗来维持,可是嘴里的牙都坏了。
“我想带洋洋再来看牙,趁现在身体还能坚持,把坏牙都治了,能吃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少受些罪……”听奶奶这样说,我的眼圈红了。
第二天,洋洋来看牙,他显得更消瘦了,爸爸把他抱上牙椅,洋洋说: 阿姨,我的腿不会走了。但我一定乖乖听话,治疗完成以后,你能再奖励我一张小贴画吗?
我的心好像被揪了一把,强忍住眼泪,鼓励洋洋:“没关系,你会好起来的,洋洋最坚强,阿姨一会儿一定奖励你小贴画。”治疗结束后,洋洋已经睡着了,也没能贴上他最喜欢的小贴画。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周老师总会想起洋洋,想为洋洋做点什么。于是我们联系洋洋的家人,给他送去了一封信,在信里,我们对没能给洋洋贴上小贴画表示歉意,并鼓励他要坚强,战胜“病魔小敌人”。
一个多月后,我们收到了洋洋家长的回信。信上说,这是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信件,知道这是医生阿姨写来鼓励他的,特别高兴,一直念叨着:要到医院来看牙,要医生阿姨亲手给他贴上小贴画……
那枚没有给洋洋亲手贴上的贴画,我一直夹在书里,时常翻看。尽管有时最前沿的医疗技术也有难以抵达的生命禁区,但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能止步, 要用自己对患者炽热的爱与暖暖的情,搭建一座信任的桥梁,引领患者向着光明与希望的彼岸奋力前行!
作者简介:
刁树,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201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擅长儿童龋病、牙髓炎及牙齿外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主持参与多项牙齿组织再生相关课题研究,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
医学人文点评:
“看牙恐惧症”即使在成年人中都并不罕见,对于孩子而言,出现的频率就更高。本文作者是一名口腔儿科医生。对于他们而言,帮助孩子克服看牙的恐惧,使得孩子可以配合医生“好好看牙”成为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需要克服的困难。
本文中,医生讲述的患者是一位身份特殊的患儿洋洋,他是一位恶性脑瘤患者。家长带孩子看牙不仅仅是为了看牙本身,最主要的是希望通过治好牙,多吃一些东西,提高孩子生存的质量。
在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医学不仅仅有技术还有人文,不仅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温度。看牙不仅仅可以帮助洋洋在与肿瘤抗争的道路上提高生活质量,医生也可以通过用看病这个过程本身给予了洋洋温暖与鼓励,在洋洋的生命旅程中点亮一抹光。
点评人:郑秋实
北京肿瘤医院医务处医患办
助理研究员 公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