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5: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6 10:52
虻虫,又名蜚虻或牛蚊子,是一种常见的中大型吸血昆虫,常见于黄色或灰色,体表光滑,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半球形,透明带黑色斑点。分布广泛,尤其在内蒙古地区丰富,主要以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血液为食,也可能叮咬人类,且可能传播疾病。长久以来,人们通常将其视为畜害,却忽视了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早在古代,《神农本草经》和《本草衍义》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蜚虻,描述为类似蜜蜂,腹部扁平且微黄绿色。牛虻作为药材,具有逐瘀、破积通经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瘕积、少腹蓄血、血滞经闭及扑损瘀血等病症。雌虻干燥后,对于跌打损伤也有显著治疗效果,与陈皮等中药配合使用,治疗绞痛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进步,虻虫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野生虻虫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飞涨,从1996年的40元/公斤涨至1998年的300~400元/公斤,药材市场如哈尔滨、吉林、河北等地,供应紧张。因此,业内预测,未来3~5年内,人工养殖虻虫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养殖前景乐观。
对于初次养殖者,首先需捕捉野生虻虫,不同地区活动季节各异,我国南方4~10月,北方5~8月,尤以6~8月最多。雌虻吸血,喜阳光,雄虻则吸植物汁液,分别在草丛和树林中活动。捕捉时,使用扣网在牛马群中寻找雌虻,雄虻则在附近草丛捕捉。雌雄鉴别可通过观察复眼,雄虻为接眼式,雌虻为高眼式。
人工养殖需要配备扣网、虻虫笼、养殖器皿(含饵料、集卵信息物及水)、种虻室(有保温设施和红外线灯)、商品虻育成室(含育蛆池和化蛹场所)等设备。饲养管理中,包括适宜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以及虻虫生活史各阶段的管理,如卵的孵化、幼虫的喂养和蛹的化成商品虻的采集等。
虻虫又称牛蜢,牛虻,牛蚊子,中华虻、白斑虻、灰虻。属虻科昆虫,喜爱舐吸家畜血液,遍布全国各地。 虻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在恒温环境下,20多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另外,虻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都很强。虻是典型的吸血昆虫,虻成虫口器刺吸式适于吸血,能将牛马骡驴等牲畜的皮肤刺穿,吮吸其血液,有时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能传播多种人畜疾病。虻喜栖息于隐潮湿的地方,性喜阳光,成虫多在白天活动,喜在高温强光下的白天活动,中午最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