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多少人在粽子里,吃出了那种不咸不淡的味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0: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18:06
老师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小时候吃粽子,我总是一边想象屈原在江边的英姿,一边手捧粽子,等他凌空一跃,我就吧唧开吃,整个过程充满了画面感和仪式感,也就是说,我吃出了感情。
吃粽子,我有一个强迫症选项,只喜欢大白粽子蘸白糖,吃咸肉粽,不如杀了我!另外,要是一口吞下去,吃出一颗花生米或者红枣,也绝不能忍,对我来说那不叫粽子,而是糯米包子!
后来,我又多了一个选项。就是吃粽子时,不能想到屈原。一想到他,一想到我在吃祭祀品,嘴巴就泛苦水,没半点滋味了。
众所周知,屈原是楚国人,不远万里跑到汨罗江寻死,凌空一跃后,粽子就属于他了。所以,我感到生不逢时——要是当年跳的是我,粽子很可能从一而终,就永远归我。可现在粽子归了屈原,还多了一层不咸不淡的味道。
这个故事的开头是,屈原因为爱国不成准备赴死,于是来到汨罗江边。但问题是,假如他爱国,就应该选在楚国江边,而不是千里之外的汨罗江啊。其次,因为爱国理想受阻,屈原就做出死亡这种极端行为,怎么看都像有心理疾病。所以,屈原跳江到底是因为爱国,还是因为抑郁症,很难讲。
一千多年前的汨罗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屈原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朝着江面扑通一跳,却被人逮个正着……这里的问题是,假如屈原抱有必死之心,应该是偷偷跳江才对,结果很难被人发现。但现在的情况像是,有人专门等在那里给他拍照。如你所知,即便是当下,一位明星去到一些偏远山区,也很难被人认出。而一群出了村就会迷路的古代农民,偶然在江边一隅,发现有人跳江,还认出是屈原来,这种概率到底有多高呢?
故事的后半段是,屈原凌空一跃堕入江中,人们就回家包粽子去了——为了尸体不被鱼吃掉,人们把粽子投掷江中喂鱼。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把糯米包起来,不直接扔进江里,难道古代的鱼,喜欢有粽叶的糯米甚过尸体吗?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当地人失去理智,把带着粽叶的糯米纷纷往江里丢呢?要知道,面对一群山野村夫,即便屈原磨破嘴皮子,那些爱国思想也很难引起共鸣。进一步来讲,如果你是当地村民,顿顿靠地里接茬过活,也没闲工夫爱国,偶然看到一个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地人跑来跳江,甭管他什么来头,你会因此把粮食往江里扔吗?
所以,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粽子跟屈原没有一点关系,根本不是祭祀品——就是一种单纯的美食,被赋予了一个湿哒哒黏唧唧的故事,而那种不咸不淡的味道,正是由此而来。
如前所述,我小时候吃粽子吃出了感情,是因为屈原,后来吃粽子吃的倒苦水,也是因为屈原。在前一种情况下,我是个小孩子,虽然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扔粽子,但吃粽子就对了。后一种情况是,我是个成年人,依然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扔粽子,但吃出了一种不咸不淡的味道。这就是故事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