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0: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18:35
二级价格歧视策略在商业中被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意愿来调整价格,从而提升厂商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当市场需求曲线已知时,如果单一价格过高,可能导致需求大幅减少,厂商收益也随之下滑。例如,如果厂商采取单一价格策略,其收益可能仅为。然而,如果采用分段定价,即使增加一档价格,由于需求的增加,厂商的收益也会相应提升。
尽管单一定价也能保持一定的需求量,但其收益为,明显低于分段定价的收益。这是因为在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的部分,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市场定价,但单一定价未能有效利用这一支付意愿,导致一部分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厂商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价格歧视与数量折扣有本质区别。数量折扣是基于购买量的,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商品价格降低。而二级价格歧视则是分段计价,超过一定数量的部分,价格下降,而之前部分保持原价。这种策略与税收制度中的超额累进税率原理相似,都是根据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进行定价,反映了价格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一致性。
尽管二级价格歧视并未完全按照消费者支付意愿定价,但相比一级价格歧视,它保留了部分消费者剩余,体现了价格策略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因此,这种策略在实践中仍然受到厂商的青睐。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作非线性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