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1:45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便血病的常见原因有下列几点: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最为常见,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
3、儿童出现便血,多由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也可见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血液系统疾病等。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肠息肉、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
便血病的临床表现,也可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治,缩小疾病范围,如下:
1、鲜血便多
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又称为柏油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便血常用的检查有:
1、血、尿、便常规;无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隐血便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PET-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3、骨髓穿刺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4、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便血的治疗,首要的措施是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血容量,尽快控制急性出血。
(一)大量便血时的急救处理
1、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进行各种止血药物治疗,并输入血液、新鲜血浆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禁食,禁食期间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
3、留置胃管,保持胃管通畅,遵医嘱胃管内注入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止血。
(二)监测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唿吸、血压、意识状态,记录便血的次数、量、颜色等。注意观察患者便血时的伴随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休克的早期表现,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三)生活护理
患者大量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使患者舒适感增加,利于疾病恢复。
(四)心理护理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减少探视人员。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以缓解大量出血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五)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便血的方法,如会识别大便的颜色、性质等。
2、给予患者有关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复述服药目的、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3、合理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食,以保护胃黏膜。
4、禁烟、禁酒,减少胃肠道黏膜刺激。
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比如:
1、内镜下治疗:是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弥漫性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等药物喷洒止血;对局限性出血可用电凝、激光、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方法。
2、动脉栓塞治疗:选择性血管造影时,通过导管注入明胶海绵,以栓塞出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
3、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Meckel憩室等可行手术切除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1:49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便血病的常见原因有下列几点: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最为常见,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
3、儿童出现便血,多由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也可见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血液系统疾病等。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肠息肉、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
便血病的临床表现,也可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治,缩小疾病范围,如下:
1、鲜血便多
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又称为柏油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便血常用的检查有:
1、血、尿、便常规;无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隐血便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PET-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3、骨髓穿刺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4、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便血的治疗,首要的措施是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血容量,尽快控制急性出血。
(一)大量便血时的急救处理
1、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进行各种止血药物治疗,并输入血液、新鲜血浆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禁食,禁食期间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
3、留置胃管,保持胃管通畅,遵医嘱胃管内注入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止血。
(二)监测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唿吸、血压、意识状态,记录便血的次数、量、颜色等。注意观察患者便血时的伴随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休克的早期表现,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三)生活护理
患者大量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使患者舒适感增加,利于疾病恢复。
(四)心理护理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减少探视人员。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以缓解大量出血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五)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便血的方法,如会识别大便的颜色、性质等。
2、给予患者有关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复述服药目的、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3、合理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食,以保护胃黏膜。
4、禁烟、禁酒,减少胃肠道黏膜刺激。
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比如:
1、内镜下治疗:是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弥漫性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等药物喷洒止血;对局限性出血可用电凝、激光、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方法。
2、动脉栓塞治疗:选择性血管造影时,通过导管注入明胶海绵,以栓塞出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
3、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Meckel憩室等可行手术切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