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14:47
我国古代对于儿歌有着不同的称呼,如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和小儿语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可见于《左传》。起初,儿歌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五四"之后的歌谣运动中,儿歌的正式地位得以确立。
儿歌的特性体现在其简短、多样化的句式上,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吟唱和记忆。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和联想等,其中拟人手法尤为常见。在儿歌的吟唱过程中,美妙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和真挚的情感为孩子们提供了美的体验和情感的陶冶。
对于幼儿来说,唱儿歌不仅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方式,也是他们模仿成人工作和生活、验证自身经验和记忆的过程。通过儿歌,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感受世界的美好,培养早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另有梁静茹的歌命名为《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