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1: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22:10
潮州歌册,作为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起源于弹词的演变。中国弹词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派即国语弹词,如大鼓弹词,主要流行于江浙秦淮流域和广州珠江流域;南派则是方言弹词,如潮州歌册,涵盖了潮州韩江流域和福建闽江流域。南派弹词通常由文人精选故事精华,改编为歌妓弹唱的小曲,而潮州歌册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完整的故事内容、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入的人物心理描绘,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戏剧之中,深受大众尤其是妇女群体的喜爱。它对潮州妇女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普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所提及的,国语弹词的大部分作品主要出现在乾隆之后。
然而,潮州歌册作为方言弹词,因其内容被认为“书正歌邪字无曲”,在封建社会时期未被史书记载。现存的旧版歌册刻本,主要集中在咸丰至同治年间,这为我们研究潮歌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线索。在清末,潮州府内的刻印商如李万刊号、李万利老店等开始大量刻印,尤其以李万刊号及其子族店铺最为知名。进入民国后,汕头升平路的名利轩更是融入了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如《新中华》、《许友若》和《澎湃歌》等,通过歌册传播民主理念,这表明早在咸丰以前,潮州歌册已在民间口头传唱,到咸丰年间,它已达到极盛并广泛流传开来。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由唐代以来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歌文都用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潮州歌册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也有一些反映地方题材。以改编的为多,创作相对较少。比较流行的有《苏六娘》、《英台仔》、《张古董》、《吴忠恕》、《过番歌》、《隋唐演义》、《包公出世》及《正德君游江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