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到期后未结案的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4: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7:30
监视居住到期后未结案的,应当由司法机关依照相关规定解除监视居住,监视居住作为司法审理过程中的强制手段,也是有关相关期限规定的,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作出处理的,应当解除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到期后未结案的怎么办?
监视居住期满后还不结案的,应当解除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具体可以对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依新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
有关监视居住的条件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监视居住是公共机关常用的一种限制人生自由的措施,具体操作方式就是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住所,监视居住是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取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7:32
监视居住到期后未结案的,应当由司法机关依照相关规定解除监视居住,监视居住作为司法审理过程中的强制手段,也是有关相关期限规定的,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作出处理的,应当解除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到期后未结案的怎么办?
监视居住期满后还不结案的,应当解除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具体可以对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依新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
有关监视居住的条件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监视居住是公共机关常用的一种限制人生自由的措施,具体操作方式就是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住所,监视居住是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