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的初名是大理寺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2: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19:37
不是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其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门下省的初名是大理寺吗
门下省的初名不是大理寺。门下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
门下省渊源
门下省之名,始于晋代,而其渊源,则起于秦、汉所置之负责宫廷事务的侍从官。秦始皇事不师古,创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官僚系统,并为汉代及后世各王朝所因革。“门下”是“黄门之下”的简称。“黄门”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因为秦朝宫门均涂以黄色,故称宫禁之门为“黄门”或“黄闼”。为了沟通黄门内外,秦始皇设置了侍中、诸吏、给事中、黄门侍郎、给事黄门、散骑、中常侍等七种官职。
这些侍从官员后来都成了门下省的主要属官,故门下省与秦、汉时一系列的“黄门”之官有着内在的关联,不过此时还没有建立统率诸官的专门官署。因为秦、汉时“九卿”之一的少府主掌山海池泽之税并兼管内廷事务,故这些作为皇帝侍从人员的“门下”之官在西汉之前归属于少府所管辖。
与秦朝一样,诸如侍中、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大多数后世门下省属官在西汉时并非实职,只是加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门下省的初名是大理寺吗
门下省的初名不是大理寺。门下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门下省渊源 门下省之名,始于晋代,而其渊源,则起于秦、汉所置之负责宫廷事务的侍从官。秦始皇事不师古,创立了...
大理寺是干吗的?为什么叫寺?
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省、门下省。系者五日一虑。 龙朔二年,改曰详刑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刑寺;唐中宗时废狱丞。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评事史二十四人,狱史六人,亭长四人,掌固十八人,问事百人。 正二...
大理寺在哪里?
大理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司法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主要操作刑狱案件审理的工作,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于九卿之列。秦汉时期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历代代都是,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为此名,是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大理寺监狱构成
我来简单说两句吧,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1、大理寺出现与北齐时期,到隋唐时就比较完善了,到光绪年间才改大理寺为答理院。2、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省、门下省。系者五日一虑。3、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是什么机关
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省、门下省。系者五日一虑。龙朔二年,改曰详刑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刑寺;唐中宗时废狱丞。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评事史二十四人,狱史六人,亭长四人,掌固...
古代的三省六部相当于现在的哪些部门
水利部、城乡建设部。除了三省六部还有一个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三省六部制各自的职责
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有高下之分吗?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天下刑名,维持司法公正,防止产生冤假错。在中国历史上,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之间的分工是,刑部职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职掌稽查纠察;大理寺职掌复核驳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经大理寺的审核复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狱发遣。特别重大的案件——主要是...
大理寺的主要官吏有哪些?
3、大理寺丞:分管大理寺的各项事务。唐时规定,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要会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见,也要在画押时写明。北齐时为七品,隋时为正七品下。唐时为从六品上。北宋初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
汉代的官员共分多少级?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