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2: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21:19
钱惪,字孟修,本名保民,于1906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墅镇,祖父与父亲皆为前清秀才。小时候,他在小学读书时除了正规课程,还额外研读孔孟经典,家庭贫困,常常帮助母亲在园田劳作。小学毕业后,他曾短暂担任学徒。
1921年至1925年,他在江阴南箐中学求学,这所中学以忠义精神和严谨校风著称,对他的教育影响深远。学校使用英文原版物理化学教材,为他后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1925年至1927年,他在江苏医科大学预科就读,1927年,该校医学预科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
在193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钱惪开始了他的医学职业生涯,先在同仁医院工作,后转至南京中央医院。1935年至1936年,他晋升为主治医师。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家人在返回家乡途中不幸遇害,这使他更加坚定了抗日救亡的决心,随医院内迁至长沙和贵阳中央医院继续工作。
1939年,钱惪赴重庆与同事共同组建重庆中央医院,担任内科代理副主任、副主任和代理主任等职务。1941年,上海医学院的部分迁至重庆,他被任命为副教授,并成为合作教学医院的教员。1944年,他获得洛克斐勒基金资助,赴美国波士顿医学院进修,师从著名传染病专家C.基弗教授。
1945年回国后,钱惪担任上海医学院内科教授及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主任,拒绝了去台湾的邀请,选择留在上海。1952年,他积极组织并参与上海市医务界志愿医疗队,带领医务人员赴东北齐齐哈尔第一陆军医院服务,并在华山医院担任重要职务。
1953年,他受命筹建重庆医学院,1958年筹备工作完成后,他选择留在重庆主持业务。尽管上海医学院希望他留在上海,但他坚守承诺,1958年秋,他全家迁往重庆。钱惪长期担任重庆医学院副院长,直至1978年任院长,1985年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钱惪,传染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50年来从事传染病学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对血吸虫病、伤寒、阿米巴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作了创建性的研究,规定了酒石酸锑钾的15~20天疗法,推广非锑剂杀血吸虫药血防846;降低了治疗伤寒的氯霉素剂量;提出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总结了肠道阿米巴病的异常征象。曾筹建重庆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