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泡来鉴别古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2: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9:14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样多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甚至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呢?
作者抱着这个目的研究了许多各朝各代的真假器物,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别,为鉴定古瓷探索出一条新路气泡鉴定法。
一、气泡的成因气泡是釉中的水分子(H2O)变来的。
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的麻点。釉中水分子多,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没有气泡。
每个朝代各窑口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器物釉下气泡的情况也不相同。这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二、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这些工艺特点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因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对宋元两朝古瓷的鉴定
宋金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瓷窑特别多,品种以秘色瓷和青白瓷为主。诸多的瓷窑中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为首,相继有龙泉、耀州、磁州、登封诸窑。大多为朝廷服务,烧制官器,进贡朝廷。釉色极美,玉质感强,瓷品很高,为世人所珍。后仿制者大有人在,费尽全力,欲求逼真,但至今无人仿造成功。
宋朝的五大名窑中尤以官、哥、汝三种瓷仿者众多,难度最大。即便明成化、清雍正时期,帝王命官窑以官仿官,不惜工本也难仿成。仿制出的哥瓷貌似神离,距离甚远。何况现代仿品以民间的个人实力去仿制,虽技术条件改进许多,但配方没有掌握,故制造不出成功之作。
五大名窑中有名望的高级精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玛瑙为釉、玉质光泽、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雨过天晴等,但这些静美的品质都是很难仿得出的。尽管现代技术高超,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能耐,但若用气泡鉴定法去辨别仿品,很容易识破庐山真面目。因为仿品尽管把外表做得与真品一样,但绝做不出釉下无一气泡的水平。撒布法釉料的配方今人更是没法挖掘出来。
作者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5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50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对于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征。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见到,什么是真品,什么是仿品也难区别。正因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见又少,给制仿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造型、工艺、绘画、釉色、修胎、火石红诸方面都难以辨别真伪,惟独从气泡方面可以容易区别。因为元代造瓷工艺还沿用宋代的主要工艺,上釉是用干粉配方,撒布法施釉,所以在所有青花瓷中惟独元青花釉下不存在气泡,仅凭这一点足以肯定是或不是元青花。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气泡特别多,当青白釉薄时便见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气泡冲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50倍时才可见到),这也是它的特征。
四、明清两朝青花或釉里红的鉴别
这两个朝代的青花和釉里红特别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惟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
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可能为仿品。
另一点是用50倍放大镜看气泡。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则气泡很小应证明是仿品。
即使气泡鉴定很重要,但也该全面分析。作者不主张一点肯定论,但赞同一点否定论。即有一点不对路,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应该否决它,以免走眼。
从气泡来鉴别古瓷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50倍方可看到。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
如何通过气泡来鉴定老新瓷器
气泡的形成是由于瓷器烧制过程中釉层中的水分转化为气体。当釉层较厚时,气体被釉膜包裹形成气泡;当釉层较薄时,气泡会冲破釉层,在表面形成凹坑。釉中水分含量越高,气泡越多。如果釉中不含水分,则可能没有气泡。不同朝代的瓷器由于釉料配方和施釉工艺的不同,其气泡特征也不相同,这为鉴定古瓷器...
古瓷气泡鉴定方法
1、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2、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3、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4、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
气泡鉴定瓷器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点。釉中水分子多,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没有气泡。 每个朝代各窑口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器物釉下气泡的情况也不相同。这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2、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
古瓷气泡鉴定方法 鉴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气泡
1. 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的瓷器气泡特点为“聚沫攒珠”,而汝瓷的气泡特点则是“寥若晨星”。2. 元青花的气泡特点表现为,在密集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且没有中等气泡过渡。3. 永历瓷的气泡特点为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较为稀疏,但相比宣德瓷的气泡要少。4. ...
气泡鉴定古瓷器技巧
瓷器鉴定有很多种,随着放大镜出现,现在民间古瓷器鉴定流行气泡鉴定方法,那么我们真的知道瓷器里气泡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气泡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瓷器胎外釉下,以及釉内蕴藏的气泡。气泡是釉中的水分子变来的,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高温会使釉层中蕴含的结晶水或液态水蒸发变成气体,一部分存留在...
什么古瓷器有气泡
青花瓷、釉里红、青瓷、斗彩、唐三彩这些古瓷器都有气泡。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气泡的。在收藏中,鉴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气泡也是鉴定瓷器年代、窑口的方法之一。如果是应该有气泡的瓷器而没有气泡,肯定是现代电驴烧的瓷器。瓷器气泡,与瓷器窑口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窑口瓷器,就是什么样的气泡。
怎么观察古瓷的釉质?
1. 釉质的粗细:古瓷器釉质的细腻程度可反映其制作时期的工艺水平。如宋代的钧窑瓷器,釉质多如堆脂,而定窑则常见泪痕。2. 光泽的新旧:古瓷的光泽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呈现出深厚温润的特点,这种光泽是自然形成的,与后世仿品的光泽有所不同。3. 气泡的大小和疏密:气泡是观察釉质的一个明显特征。
汽泡死亡究竟要多长时间,如何用汽泡鉴定瓷器?
1. 瓷器釉下的气泡是釉中水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转变成的气体形成的。不同的釉层厚度、配方和烧制工艺会导致气泡的数量和分布不同。2. 利用气泡的形态和分布可以初步区分古瓷和现代瓷的不同,有助于古瓷的断代和真伪鉴别。3. 气泡的形成与釉的类型和施釉方法有关。古代的施釉技术包括撒布法、盐法施...
瓷器大气泡里面还有个小气泡,这样的瓷器会是古瓷还是现代瓷器?
古代瓷器有气泡,这是瓷器制作工艺造成的,古代瓷器是蘸釉法,釉水较厚,在烧造过程中釉水中的水分受热产生气体,会产生缩釉或者气泡,但是不是有气泡的都是古代瓷器,古代瓷器从要多方面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