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刘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3: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0:31
4、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对于没有语言环境的聋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需要经过具体化和经验化,引导聋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就时间的认识来说,聋生由于听觉障碍,他们与正常学生相比接触少,认识不全面,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不便。我在教“时间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新开学初,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块手表,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等到学习时,难点不攻自破,教学相对容易了许多。
5、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由于聋生入学时,年龄层次不齐,智力跨度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出不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由浅入深的知识传授,学生们已能依据于自身的知识信息接收,达到某种程度知识的储存,但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理性的、初步的表象,未经过学生们亲手实践,因而记忆的程度不高。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呢?我认为:教师及时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这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演算,着重使学生明确所做的每一道习题与所学知识体系的规律,抓住重点,攻破难点,面向全体,进行阶梯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由浅入深,讲练结合。一般来说,新课结束后,可安排以下四种类型练习:
1、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促使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加强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找一组题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时,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学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例如第十册65页第5题“张庄小学新盖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6扇窗户,每扇窗户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刚好,我校教学楼有9间教室,与题目相同,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再看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4扇),其中3扇每扇安16块玻璃,另一扇安了8块玻璃。于是,我在每扇窗上标出:16、16、16、8,一共有几块玻璃?学生很容易算出。细心的同学发现门上还有2块,再加上2块,得出每间教室有58块玻璃,全校共有9个教室,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于是算出58×9=522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不仅理解了新知识,还学会了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课后小结“化龙点睛”
课堂小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分组以讨论的形式总结,或者由教师以检查提问的形式总结等等。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观察、分析,把课堂学到的、表面的、零碎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教学的一般结构模式,具体形式依据教育内容的难易度和容量而定。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调节,或者进行评讲,或者进行回授,或者进行纠错,做到堂堂清,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总之,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去总结。作为一名聋校数学教师,只有不怕难、敢吃苦,认真钻研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0:33
4、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对于没有语言环境的聋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需要经过具体化和经验化,引导聋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就时间的认识来说,聋生由于听觉障碍,他们与正常学生相比接触少,认识不全面,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不便。我在教“时间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新开学初,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块手表,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等到学习时,难点不攻自破,教学相对容易了许多。
5、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由于聋生入学时,年龄层次不齐,智力跨度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出不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由浅入深的知识传授,学生们已能依据于自身的知识信息接收,达到某种程度知识的储存,但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理性的、初步的表象,未经过学生们亲手实践,因而记忆的程度不高。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呢?我认为:教师及时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这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演算,着重使学生明确所做的每一道习题与所学知识体系的规律,抓住重点,攻破难点,面向全体,进行阶梯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由浅入深,讲练结合。一般来说,新课结束后,可安排以下四种类型练习:
1、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促使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加强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找一组题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时,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学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例如第十册65页第5题“张庄小学新盖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6扇窗户,每扇窗户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刚好,我校教学楼有9间教室,与题目相同,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再看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4扇),其中3扇每扇安16块玻璃,另一扇安了8块玻璃。于是,我在每扇窗上标出:16、16、16、8,一共有几块玻璃?学生很容易算出。细心的同学发现门上还有2块,再加上2块,得出每间教室有58块玻璃,全校共有9个教室,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于是算出58×9=522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不仅理解了新知识,还学会了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课后小结“化龙点睛”
课堂小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分组以讨论的形式总结,或者由教师以检查提问的形式总结等等。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观察、分析,把课堂学到的、表面的、零碎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教学的一般结构模式,具体形式依据教育内容的难易度和容量而定。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调节,或者进行评讲,或者进行回授,或者进行纠错,做到堂堂清,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总之,提高聋校数学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去总结。作为一名聋校数学教师,只有不怕难、敢吃苦,认真钻研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