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言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5: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1:39
在庄子的《天道》中,通过“轮扁论斫”的故事,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即“得意”,是主体与客体融合的境界,言语在此时变得多余,因为言辞无法完全传达这种融合的意蕴。忘言,即主体忘却言语的束缚,达到了主客合一的境地。
钱钟书的《管锥编》等作品揭示了得意忘言的复杂性,它涉及到哲学中的比喻与文学的形象问题。哲学中的比喻,如《易经》中的乾卦以马象征刚健,起初是为了阐述道理,但当道理被理解后,比喻本身就不重要了,这就是“得意忘象”。文学则不同,形象是作品的灵魂,如《诗经》中的“萧萧马鸣”,是不可替代的,换用其他形象则改变了作品的完整性。
阅读哲学时,我们应追求理解其道理,达到“得意忘言”的境地,而文学则需要沉浸于作品的色彩和情感之中。两者对待“言”与“意”的态度大相径庭,哲学是“证空”,而文学是“见色思空”。尽管如此,无论是哲学还是文学,言都是达意的工具,但文学更倾向于情感和个人体验的表达。
文学创作中,形象的创造至关重要,如李商隐的诗中,情感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述,这种“言不能达意”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我们既要欣赏其言辞,也要深入其内在意境,这与哲学的追求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得意忘言并非单纯指忘却语言,而是指在理解核心意旨后,忘却表达方式的差异。哲学和文学虽然都用语言表达,但其目的和关注点各不相同,哲学重在揭示道理,而文学则在于情感和形象的创造,两者在“言”与“意”的处理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