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6 00: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11:12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程振伟
昨天,不少微信用户的朋友圈被“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刷屏。
用户可以在线上看到36幅绘画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有作者亲自录制的语音,说明画作的心意并表达感谢。通过H5可以轻松一键捐款直接给wabc无障碍艺途项目,用户也可以通过h5给这群特殊的“小朋友”文字留言鼓励和支持他们。用户“购买”后可以将电子画作保存为屏保。
因为动手慢,等我想捐款时,系统已经关闭。后来得知,平台短短5小时共募集资金1500万元,任务完成打卡下班。苦逼如我,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慈善心和艺术鉴赏力的机会。
▲“小朋友画廊”活动H5然而,被罗尔事件透支过爱心的人士,很快缓过劲来,有人指责这是“投资商欺骗行为”,“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人群”的绘画作品,是不是代作?难道,自闭症儿童突然都成了艺术特长生?路边给乞讨人士几个硬币叫献爱心,互联网上一群人前赴后继给同一个帐号捐钱那叫公益,但透明性又如何?据买画的人反映,钱的用途也不甚了了。
随后,腾讯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
当微信用户捐钱时,少有人注意到“wabc无障碍艺途”这个公益机构,大家更多在为“腾讯公益”这四个字埋单。没有微信运营方的背书,“小朋友画廊”募捐或许不会有如此顺当。
有人说,这是一次性价比很高的慈善策划,我倒是认为,此次慈善活动的投入甚高,投的是整个微信公益的公信力,当然背后还站着市值3900亿美元的腾讯公司。
所以说“小朋友画廊”作为慈善活动固然成功,但所耗也巨,1500万元的善款对公益机构是巨款,但对庞大如腾讯而言只是零花钱。爱惜羽毛的腾讯公司,肯定会监督善款来去清白,毕竟它负担不起做假慈善的后果。
▲网络上质疑声不断终于知道,现在做慈善要会讲故事,要诉诸人的情怀,要满足一大群人的炫耀心。对于把晒朋友圈当做生活的人们,又岂会错过这个既能展现爱心又能表现艺术欣赏能力的机会,虽然这只不过花了一块钱的成本。话说现在在大街上碰上乞讨人员,都不好意思只给一块钱了。
这可能也是“小朋友画廊”瞬间刷屏的重要原因。别小看这个H5,精准击中了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要害。在朋友圈上,有人哪怕是躺在自家沙发上无所事事,也要装作是在海外五星级酒店的架势。炫耀、攀比、不甘落后,这是微信朋友圈的集体病症,也是激发人们转发朋友圈的人性奥秘。
这无关褒贬,而是宣示了一种规律。谁掌握了这个规律,谁就能纵横驰骋朋友圈。
低门槛高性价比的情怀展示,或许正是互联网慈善的未来方向。别以为慈善都是讲悲苦故事,博取人的同情心,时代变了,中产阶层习惯以消费的形式参与慈善事业,做慈善也要为自己创造价值,让别人看到,而且以社交的形式出现。
互联网公益,对机构本身而言,门槛其实很不低。所以慈善也需要策划,不能再以刻意为之、有所企图等老观念来批判互联网公益。成功的互联网公益往往成为事件,受质疑的背后恰恰说明了慈善手段的高明。即便是被网络质疑打得遍体鳞伤的罗尔事件,也透视出互联网慈善的专业和门槛。
▲腾讯回应网上质疑“小朋友画廊”虽然成了爆款,但其背后还需牵涉复杂运作。
很多人乐意花一元钱是以为“将捐给自闭症等类精智障碍人群”,而据“wabc无障碍艺途”表示,这1500万元将用于“WABC各城市艺术中心的运营”,“用于艺术疗愈项目,而不是用于让这个特殊人群脱贫”。
即便如此,怎么做才能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以及如何实现项目的透明公开,对发起者都将是一种考验。
如何让公众捐款最大程度转化成慈善效益,恐怕也是很多人最不能释怀的。很多人就说了,如果知道慈善链条这么长,就不会这么爽快买画并在朋友圈安利了,毕竟在透明度难以保障情况下,让人放心的做法还不如“直接把钱给最需要的人”。
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背后不是有腾讯背书嘛?!看来,这个表面上看性价比高的慈善项目,其真实成本实在很高,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来源:冰川思想库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