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6 01: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05:43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可能在多年内无明显症状,大多通过偶然发现或尸检被察觉。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咳嗽、气短、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及脏器受压等。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盗汗、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与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和生长方式有关。良性肿瘤通常症状较少,囊性肿瘤比实体瘤症状更少,膨胀性生长会引起压迫,浸润性生长则会表现出相应脏器症状。
临床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包括:
1. 纵隔脂肪源性肿瘤:良性多见,纵隔内少见,如纵隔脂肪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非体积过大,否则一般无明显症状。CT扫描有助于诊断。
2. 纵隔纤维组织源性肿瘤:如纤维瘤病、纤维肉瘤,前者具有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特性,后者恶性多发于后纵隔,生长迅速,预后较差。
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多见,源于间皮下未分化间叶细胞,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和低血糖,治疗以手术为主。
4.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如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多为良性,但也可能恶性,CT对诊断有帮助。
5. 纵隔淋巴管源性肿瘤:如淋巴管瘤,淋巴管肌瘤,淋巴管瘤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诊断纵隔肿瘤时,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病理活检是关键,特别是对于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明确分期分级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