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6 0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3:36
我们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
毛遂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大谈合纵,经过半日亦未能说服。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胁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遂许纵约,歃血盟于堂下,并遣春申君率军救赵。平原君赞云“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以为上客。
人物生平:
毛遂投奔赵国平原君,为其门客,但常年默默无闻。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年,赵孝成王八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找到了十九个人之后,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毛遂便上前自我推荐说:“听说您将要去楚合纵,选门客二十人不足,希望您允许我凑足数一起去。”平原君问:“先生在我的门下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士的处世,就如同锥子放在囊中,锥子尖马上会露出来,今天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左右没人称道,我也没有听说,恐怕是先生无有所长,还是算了吧,请您留下。”
毛遂说:“我今天正是请求将自己放在囊中啊!如果我早处于囊中,那连锥子把儿也会露了出来,岂止锥子尖呢?”平原君于是同意带毛遂一同赴楚。
平原君到了楚国,在清晨谒见楚考烈王,苦口婆心地劝说其合纵,可楚王到了中午还没下定决心。在殿堂阶下的毛遂按剑上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么从日出说到日中?”
楚王震怒,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下去!我和你主子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您之所以能呵斥我毛遂,是因为仗着楚国人多势众。如今我毛遂距离大王这十步之内,大王就不能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了,因为大王您的性命悬挂在我毛遂的手上呢。
我的主人在前面,为什么要呵斥?我毛遂听说过,商汤以七十里之地称王于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使诸侯臣服,这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卒很多吗?这无疑是因为他们能依据形势来振奋威力。如今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兵有百万之众,这是称王称霸的资本。
凭借楚国的强大,天下都无法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介毛头小子,率数万之众与楚国交战,第一次作战就攻了陷鄢、郢,第二次作战就烧毁了夷陵,第三次作战就使大王您的祖先之灵受辱,这种百世必报的仇恨,我们赵国也为你们感到羞耻,而大王您却如此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