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1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7:44
周惠久,出生于1909年3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人,是中国早期工业界的重要学者。他在学术生涯的早期阶段,于1927年至1931年,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专攻,获得工学士学位,开始了他的教育之旅。
1931年至1935年,他在清华大学担任助教,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随后,他前往美国深造,1935年至1936年在伊利诺依大学力学系攻读,获得了力学硕士学位。接着,他又在1936年至1938年,于密歇根大学化工冶金系继续深造,取得了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回国后,周惠久积极参与教育和科研工作,1938年至1941年期间,他在西南联大担任教授,并在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兼职,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1941年至1945年,他担任陆军机械学校战车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机械化工程学院教授,对军事科技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战争结束后,他辗转于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分别在机械系和航空系担任教授,为战后的教育重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7年至1949年,他在交通大学任教,继续传授知识。1948年至1952年,他在无锡开源机器厂(无锡机床厂的前身)担任总工程师和厂长,积累了宝贵的工业实践经验。
1952年以后,周惠久的学术生涯转向西安交通大学,他在那里担任教授,先后担任机械工程系主任、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所长和副校长,直至他的学术生涯结束。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教育、科研和工业实践的丰富经历,为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惠久(1909 03.01 - 1999 02.09),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热加工、热处理、材料强度等方面的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他创立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在低碳马氏体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并阐明了金属材料强度塑性韧性合理配合的规律性,对中国材料强度学科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